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损失主要是水泥水化及水泥粒子吸附的结果,影响因素主要是水泥因素,骨料因素,混凝土配合比,外加剂及掺合料的影响,还有施工环境等。目前解决坍落度损失国内多采用掺用缓凝剂的方法,但有时却发现应用效果不佳。现汇总国内外解决上述问题的十五项措施供施工单位及外加剂生产企业参考。
一、调换缓凝剂品种。因为不同缓凝剂的作用机理不尽相同,对不同水泥中的矿化成份有其适应性,选择最适应的缓凝剂有一定的效果。
二、增加缓凝剂掺量。水泥中不同矿化成份对缓凝剂的吸附量相差很大,不同环境温度所需缓凝剂量也有差别,调整掺量也有一定效果。
三、采用多种缓凝剂同掺方法。
四、增加外加剂中硫酸盐含量。此法对缺硫缺碱水泥最有效。
五、增大减水剂用量,使外加剂对水泥粒子的分散效果时间延长。
六、掺入优质引气剂(要求泡径小,泡沫细密而稳定)能有效抑制水泥粒子二次吸附造成的坍落度损失。
七、改用氨基磺酸盐类或聚羧酸盐类减水剂。
八、使用木质素磺酸盐或糖蜜类减水剂时,适当控制用量,同掺少量硫酸盐或使用硫酸盐含量高的减水剂同掺也有一定效果。
九、同掺能延缓水泥水化诱导期的外加剂(如三乙醇胺)。
十、采用粒状或反应性高分子化合物外加剂,使其分散作用缓慢释放。
十一、调整配合比适当增大砂率及水灰比。
十二、使用低温拌和用水。
十三、搅拌站生产混凝土时,外加剂使用改为滞水法或后掺法使用。
十四、外加剂分批掺入混凝土。
十五、使用优质掺合料并适当减少水泥用量。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种对任何水泥都适应的外加剂,市场所销售的保塑剂(又称保坍剂)也只是对较多水泥能适应,只有仔细分析造成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加快的主要原因,对症下药,采取适当措施,才能彻底解决坍落度损失的问题。